中國企業如何投資美國市場
1. 客觀評估自身條件,要量力而行:
目前大家都在講“具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走出來”。那么,什么是“具有條件的企業”呢?應該說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但它應該包括必要條件與基本條件。
所謂必要條件就是比較優勢,也就是企業的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優勢,到美國同樣會具有優勢。如原料、工藝、成本等有當地企業難以具備的條件。國內企業中,每一行業的前10名條件會比較好,起碼也要在省市內的前5名。
所謂基本條件就是資金與人才。按國際投資專家研究,在發達國家的投資規模應為600萬美元以上,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規模應為450萬美元以上。但中國目前在海外的近7000家企業中,百分之九十在100萬美元以內。投資規模不夠,操作的空間與應變能力就很有限。至于人才,主要是能在海外管理企業的人才,作投資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起碼有2位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但國內大多數企業很缺乏。就是使用留學人才,他們的企業經驗與國際市場的本領也要有幾年的實踐。對美國市場的了介,中國大陸的企業與港商、臺商相比差許多年。但人才還是可以物色、招聘到的。這主要靠企業家的現代經營理念。
2. 認真研究海外投資環境,不照搬國內經驗:
中國企業從太平洋那邊到大西洋這邊來,企業適應經營環境的難度會遠遠大于從哈爾濱到廣州,或者從西安到上海。就是國內以經商著稱的溫州人也是經過近十年時間才在上海打開一批天地的。而對海外投資環境的研究、了解與適應會遠遠難于國內,國外的政治、法律、文化、觀念、語言都會對中國企業去作生意有影響。所以,中國企業一定要研究海外與中國投資環境的差異,避免將在中國的成功經驗照搬海外。為了變被動的適應環境為主動去適應環境,投資前一定要認真學習美國投資指南,以及各州各市的投資指南。還要學習美國商務指南。這樣就可少走彎路。
3. 確定投資項目,要作好國外市場調查:
在美國確定投資項目,一定要有所投資的行業,最新的市場調查報告。美國資訊發達,各種服務健全,在美國作生意不能沒有市場調查報告。如房地產既有各州,各市的,也有商業樓宇與民用住宅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可供分析。海關有歷年進出口貨品、來源地、價格資料可查詢。各種藥品的年銷售量、藥品專利的到期日期也不難清楚。只有了介這些情況,投資才心中有數,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此外,了介一些在美國投貿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會對中國企業很有幫助。過去三十年,日本、韓國、臺灣企業都有在美國投貿的案例。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貿的歷史也超過十年。雖然,美國投貿環境已有很大變化,現在投資方也不同,但經濟規則則大同小異。以后,我們可以專門討論中國企業應到美國那些地方投資,介紹美國十大工商城市的投資環境,以及中國什么產業適合到美國投資,什么產業不適合到美國投資。但現在可以先表示,如中國的中草藥、餐飲業、娛樂業并不太適合到美國來。中國小商品的批發業在美國有較大商機,一些可利用中國生產的部件在美國組裝的產業,如家電、家具、機械產品也較適合。海爾就是這樣作的。
因為確定投資項目不但要考慮對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還要考慮在海外的可操作性,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全球競爭對手。
4. 依靠美國專業服務,在美國搞中美合資:
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要想比較順利,要想盡早見到效果,就要物色好美國當地的合作伙伴。如同美國公司進入中國一開始也是從合作、合資搞起,等到條件成熟時才搞獨資。物色好美國當地的合作伙伴有兩層意思:
一是要重視依靠國外的專業服務機構,如律師、會計師、顧問公司、以及行業協會。不要什么都自己作,也不要只委托自己信任的親戚、朋友。因為專業性的工作必須讓專業機構去作,美國的專業機構的水平也是世界公認的。在選擇這些服務機構時,也可以先對他們的能力與資信作調查。
二是在美國搞中美合資公司。合資要考慮門當戶對,優勢互補。最好物色對市場開拓方面有經驗、有能力的企業。
5. 實施分步走與本土化戰略:
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需要在海外設機構。為減少風險與投資,充分了解投資環境,在國外設分公司。注冊美國公司
人才也要本土化。聘用本地人既有利于打開國外市場,也會受當地歡迎。本土化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目標。本土化的人才既包括當地美國人,也可包括在美留學人士以及當地華人華僑。凡是在美國成功的外國投資企業,都是在本土化上作得比較好的。
最后說一下我們可能為大家提供的顧問幫助:
我們熟悉美國市場,與政商界高層有相當多的關系,因此:
1. 可以受委托提供美國不同行業與產品的市場研究報告。為中國企業分析商機與風險。
2. 可以受委托介紹美國的客戶渠道。
3. 可以幫助與聯合國機構建立關系,依靠聯合國資源擴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