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
-
全球簽證
-
美國簽證
-
簽證知識
- 當前位置
美簽拒簽不可怕,就怕病急亂投醫
2019/05/10 來源:http://www.rubberduckyderby.net 編輯:Administrator
內容太多不想看?想快速了解可直接咨詢 >>
立即咨詢
經長期觀察,發現很多申請人在遭到美國簽證拒簽后會表現出不理性行為。這些行為短期來講會影響到下一次申請,長期來看會影響到正常生活乃至家庭關系,其中一些甚至會觸犯法律,留下信用污點。以下是幾種較具代表性的案例,我們希望能借由此文讓更多不理性的申請人冷靜下來。
病急亂投醫:尋求“內部調檔”
A 先生年輕氣盛,美簽一簽被拒后經朋友介紹,找到一位微信名為“X 領事”的高人,“X 領事”聲稱繳納若干費用就可查詢到內部材料,準確判定A先生被拒簽的詳細原因。由于是朋友介紹,A 先生并未多想,轉賬幾天后,“X 領事”發來一句話:“拒簽原因是懷疑你實際出行目的與陳述不符”。
經跟 A 先生溝通,判斷這是一起典型的拒簽調檔騙局。首先,簽證申請因涉及到國家安全,簽證官對申請人面簽的陳述和主觀判斷(也就是他們邊問邊敲鍵盤記錄的內容),以及風險提示等信息是嚴格保密的,所以申請人現場詢問拒簽原因,無一會得到正面回答。
再者,”懷疑實際出行目的與陳述不符“,有點類似于街邊算命大師說的”今年要防小人“,跟沒說一樣。因為美國《移民和國籍法》214(b) 條款要求簽證官假定每一位申請人都有移民美國的傾向,翻譯成容易理解的中國話就是:默認每一位聲稱要去美國旅游或探親或出差或上學的申請人,最終目的都是要黑在美國不回來。面簽的過程就是要向簽證官推翻這個假定條件,沒有推翻就會被拒簽。
最后,我們并不否認(也不確認),或許有灰色渠道能調取到真實的內部檔案,但應該也不會在微信上高調自稱“領事”。而且,這種挑戰法律的行為實在不值得提倡。
再次強調,美簽面試過程就是向簽證官證實兩大點:一是有合法合理的理由去;二是會在合法停留期內按時離開美國。
試探簽證官:頻繁改變陳述再申請
B 女士本要陪老板赴美出差,但準備邀請函等材料流程太長,老板有些等不及,于是她以自由行名義申請 B 簽,一簽被拒后,又找了知名旅行社報團,以團游名義申請,再被拒。第三次,她終于拿到邀請函,但已有心理陰影的 B 女士根本沒辦法應對簽證官對其的挑戰和質疑,再次被拒。
很多申請人邊申請邊查”攻略“,再換著法地試探簽證官。其實,按實際情況申請永遠是最符合邏輯的方案,也是最穩妥的方案,畢竟大多數申請人沒有受過訓練,而簽證官則是訓練有素的人肉測謊儀。而且,你對簽證官每一次試探他們都會記錄在案,以供下一位接待你的簽證官參考,不太會遇到換一位簽證官就能僥幸過關的情況。
出行目的是美簽陳述時一個重要環節,隱瞞真實情況會被視為簽證欺詐。頻繁改變陳述最容易陷入這一深坑,這也是很多人被屢次拒簽的原因。
教條主義:草率敲定人生大事
C 小姐年輕單身,但事業已小有成就,因公出差又有邀請函,信心滿滿去美使館面簽卻遭拒,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沉默一天,看了大量網上攻略后,C 小姐決定立即買房、找人結婚,因為可以增強“約束力”。
類似 C 小姐的案子我們了解到不少,“約束力”確實是非移民簽證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標,美國簽證處對其的解釋如下:
“牢固約束力”的定義因國家、城市和個人情況的差異而有所區別。例如,約束力可以是工作、住宅、家庭成員及銀行存款等。“約束力”涉及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與所在國家具有牢固的聯系: 如財產、職業、社會及家庭關系。
但“約束力”并非簽證審核考量的唯一標準,它只是向簽證官說明“會按時離境”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而最終目的是讓簽證官相信我們不會滯留不歸。一般而言,約束力會隨著申請人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長而自然提升,如果短時間內刻意“制造”強約束力,反而會顯得反常,引發簽證官新的質疑。相比單純的約束力不足,簽證官對這種反常的案例會更加關注。
不管不顧:面簽現場失態
被拒簽后當場崩潰的情況偶有發生,包含且不限于敲打玻璃,破口大罵,倒地痛哭等,這也是為什么使領館內配有大量保安的原因之一。而歷史上曾發生過申請人朝簽證官吐口水的事件,所以各使領館現均安裝了防彈玻璃,申請人和簽證官的材料遞送只能通過玻璃下狹小的縫隙,入場前也會經過嚴格的安檢流程...
可以肯定的是,申請人這些失態行為會被作為一種風險提示記錄在案,對其下一次申請是極為不利的。基于 214(b) 的拒簽并非永久性拒簽,很多最終取得簽證的申請人都有過拒簽史。據數據統計,70% 以上的有拒簽史客戶都在充分準備,再次申請后取得了簽證。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為一次被拒而失態,留下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