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
-
全球簽證
-
美國生活
-
美國
- 當前位置
奧巴馬夫婦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觀后感在這里!
2019/08/28 來源:http://www.rubberduckyderby.net 編輯:Administrator
內容太多不想看?想快速了解可直接咨詢 >>
立即咨詢
最近不管是微博熱搜還是頭條,都能看到《美國工廠》紀錄片的身影,最大的噱頭莫過于「奧巴馬」和「曹德旺」了。
一位是美國前總統,一位是福耀集團的創始人曹德旺。這兩位看似沒有關系,卻因為一部紀錄片產生了聯系,所以飛姐抱著好奇的心情也去看了這部紀錄片,看完真的感觸頗多呀~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代頓市。這里曾經是通用汽車的廠區,因汽車制造業而興旺發達。
但2008年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切,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位于這里的工廠倒閉,近3000人失業,這里的經濟也因此衰落下來,甚至有很多人因此自殺。直到福耀玻璃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電影一開始看到福耀在美國設廠的時候,飛姐還是很激動的,中國終于走出了這一步,去美國建工廠,讓老美給咱中國人打工,但當我看到鏡頭里的福耀時,內心就有點五味雜陳了,飛姐就分享看完之后感觸最深的3個點吧!
利益的沖突
飛姐感觸最深的第一點是,電影有一句話: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到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
看完這個紀錄片,飛姐覺得全片最大的矛盾就是工人效率與企業的利益的沖突,為什么呢?因為有福耀國內廠的對比。
站在福耀曹德旺的角度,憑什么同樣的人數,國內付的工資更少,但是產量更多,我們來美國辦廠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做慈善的,這樣看來,福耀對于工人的做法是沒有錯的。
而站在美國工人的角度,我們是來賺錢的,要按照法律來,該有的福利不能少,該有的保障也應該到位,我們只是拿錢做事而已。
但矛盾就在于,中國很多利益是不用考慮的,就像在國內的福耀廠,不需要護目鏡,也不需要防割手套,需要的就是你自己小心一點,而即使國內的工人劃傷了手,多半也是怪自己不小心,因為人家叫你撿的時候都告訴你要小心一點了。
在美國員工來中國福耀工廠參觀學習的時候,飛姐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中國員工對美國員工說:你們一個月放8天假,一天工作8個小時,我們一個月放2天假,一天工作12個小時,而且有時工作忙,只有過年才可以回家,這樣對比你們已經很幸福了。
想想確實這樣,因為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美國人根本不理解中國人為何這樣,所以才會不滿足現狀,要求成立工會,殊不知也因此丟了自己的工作。
工作的態度
飛姐感觸最深的第二個點,是看到福清福耀廠的軍事化管理,不知道是自豪還是悲哀。我們的工人每天都會開晨會,昂首挺胸的報數、站軍姿,然后說謝謝、鞠躬后開始一天的工作,雖然很累,但依然充滿激情。
而對比美國工人,一個個懶散的樣子,即使美國主管從中國學習回來,要求開晨會,要求站整齊,大家也依然我行我素。
通過紀錄片,不難發現正是因為美國社會福利相對完善,導致很多人的懶惰,把企業員工關系扭曲。按照正常的邏輯,企業認為你有價值能為企業帶來效益才聘用你。
但是很多美國懶人只是認為我來企業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效率高不高我不關心,如果讓我不高興了,就拿第三權利,媒體、工會做抗爭。
顯然美國懶人的這一套,最終損人不利己,導致福耀第一波就把懶人開除了,第二波把熱衷參與公會抗爭的人開除,第三波把年齡大的,效率低的,可機器替代的崗位的人,全部開除,換成了機器人。
關于第三波,讓飛姐有些感慨,也許這就是中國以至于全世界的未來,資本家把所得利潤大部分留下,投資給了可無限使用,效率更高的自動化設備。
關于工會
飛姐感觸最深的第三個點是關于工會。福耀在中國的工廠也是有工會的,叫做中國共產黨總部,里面掛著改革開放以來歷代中國國家領導人,印象最深的是工會主席何世猛說的一句話: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你這企業肯定走不好,工會跟企業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跟齒輪一樣的轉動,大家都是一艘船的,船好,大家才會好,船翻了,大家連飯碗都沒有了。
而美國的工會,似乎是懶人的避難所,你只要對企業有一丁點的不滿意,都可以找工會解決,所以當有一個人舉著牌子,示意大家成立工會的時候,懶人們便積極響應,舉牌游行示眾。
但紀錄片里還有一個片段,采訪的是美國一個勤快的工人,他很直接的說,成立工會是對他們的不公平,這樣只會讓大家隨波逐流,越來越懶。
最終因為種種原因,美國福耀工廠成立工會投票,以反對票取勝,美國的工會也就不了了之。也應了福耀中國工會主席的那句話,船翻了,大家連飯碗都沒有了,那些想要成立工會的懶人,也都被解聘了……
紀錄片的最后,我們看到整改后的福耀美國工廠,一片祥和,其樂融融。同時福耀美國工廠也在2018年開始獲利,給員工提供了更好更優質的安全保障!
有誰能想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跨洋而來“拯救”鐵銹地帶上的美國城市代頓;
又有誰想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成為美國人眼中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企業典范。
恐怕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開白宮的那一天,也沒想到兩年后他會以電影制片人被大家知曉。而這個紀錄片還是講一個中國企業家讓美國工廠重生的故事。